作为现今国际乒坛男单、男双、混双三项世界第一,王楚钦有着出众的正反手技术体系,近台快攻,抢攻积极,正反手衔接流畅,兼具速度、力量和观赏性。在技术流的背后,是他一颗不服输、敢于进攻的狮心。在高速运转的攻防转换间,在零点零一秒的生死抉择中,他始终保持积极进攻的心,拒绝退缩和犹豫。在赛场上,王楚钦把自己比喻为一支矛,哪怕横冲直撞,也要不断突破,打开局面。
一、永存希望的勇敢之心
巴黎奥运会周期,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队长马龙这样评价王楚钦:“队里大家都很勤奋,但如果必须评选一个最努力的人,那一定是王楚钦。”
整整3年的巴黎奥运训练周期,王楚钦几乎每天的训练都从早上6点半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多,甚至11点。他身上背负着混双、男单和男子团体三项比赛任务。作为左手运动员,奥运会男团中还有男双和男单要兼顾,是真正的兼三项。一天当中要把这三个项目全部练到位,其训练内容的强度可想而知。被汗水浸透直至能拧出水的衣服,王楚钦每天最少要换下4~5件。面对各方面无形的压力,他说:“在3年的奥运备战中,长时间保持这样的比赛训练强度,靠的就是心里为国而战的信念。肯定有累到快要崩溃的时候,但绝不可以有扛不下来,顶不住的时候。”
王楚钦与乒乓结缘,就源于他幼时并不强健的身体。在王楚钦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每星期都要带他去医院打针,频繁的医院之行让父母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来增强他的体质,于是他们选中了乒乓球。不到10岁的他,来到河北进行训练的第一堂课,教练让王楚钦和小队员们一起练体能,做俯卧撑。“当时我就哭了,说想回家。”说归说,王楚钦还是坚持了下来。从吉林到河北再到北京,一个人过早地开始“北漂”。在不到10岁的少小时期,他第一次品尝到了遥远的乡愁。
王楚钦的性格就是不服软、不服输,和他的头发一样很硬。他常常在内心复盘每一次遗憾的失利和艰难的胜利,临近赛点时如何调整状态,处在下风时如何奋力搏杀扭转局面。经历过绝望,但又不放弃希望,正如狮子王辛巴的“the one true king”之路,也是王楚钦向着心中目标不断前行的历程。狮心,就是永存希望的勇敢之心。
敢于出手,是很多人对王楚钦最强烈的印象。哪怕在高原缺氧的客观条件下,他也不吝惜体力,一次次极限飞身救球,又让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比起稳健敦实的球风,王楚钦形容自己就像一支矛,不断突破,打开局面。他说:“这是我从小到大训练时一直贯彻的体系,是我自己的风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能失去自己的风格。”
近年来,王楚钦最难忘的比赛,是杭州亚运会男单决赛。当时,他与队友樊振东始终处于胶着状态,每次把比分拉开,很快又被追平甚至反超。按国乒的传统,队内比赛是没有教练员作为场外指导的,一切战术和判断只能靠自己。这场单打决赛的看点之一,就是看谁能够顶住压力,在关键时刻谁更敢于出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两人直到打满7局才决出胜负,最终,王楚钦以4:3获胜,首次在亚运会男单项目登顶,同时也成为第一位在同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男单、男双,混双和男子团体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
COSMO问王楚钦,长久以来,乒乓球运动都是我国的强项,冠军争夺战也大概率发生在队内,在这种情况下,乒乓球运动员会觉得胜利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吗?尤其在登顶世界积分排行榜之后,作为“世界第一”,继续打下去的驱动力是什么?
王楚钦回应道:“其实,‘世界第一’在我们来看,并不意味着顶峰,它只是证明了你站到了一个可以去冲击冠军的舞台上,事实上,我认为无论世界第一,还是世界前20,甚至前30,都有可能冲击冠军。新生代会冒出来,队员之间不断交替上升。而如果只有一个人长久地称霸这个时代,那或许意味着,这个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传承。”
在王楚钦看来,夺得了奥运冠军,或者登顶了世界第一,戴上一个个冠军桂冠,这都不是他一直能拿冠军、并且理应拿到冠军的理由。一次胜利之后,还有新的比赛,是要一场一场地去拼、去搏,才有可能比别人有高一点的概率获胜。“比赛就是胜与负交替发生,一切都是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要在这份不确定中搏杀出一个结果,这才是竞技体育的最大看点和魅力。”
二、痛苦之上是曙光
结束巴黎奥运会后,王楚钦还没来得及睡一个安稳觉,就立刻投入到各种官方活动以及WTT澳门冠军赛的备赛和比赛周期中。他坦言自己或许还没有调整好,“正常打完奥运这么大的赛事应该短暂地休息一下,可时不我待,现在我必须适应和接受这个状况。”
“运动员不是机器,也需要释放情绪,调整身心。”这是王楚钦在采访时掏心窝说的话。他坦言自己在奥运之后,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出口,找到一个可以自己平衡比赛压力的好办法。他说:“什么样的比赛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和思想去面对,这是我后面要去好好规划的。”
在以往的采访里,王楚钦不止一次提到希望让自己痛苦一点,这份痛苦可以刺激他始终警醒,激励他走向胜利。他说不想输掉的比赛输了以后,就是自己最痛苦的时候。”痛苦之上是曙光”,是他一直相信的一句话,而今,经历了初次参加奥运会的洗礼,热爱、勤勉和不服输已然融入他的血液。“我希望我能变得快乐一点。”他停了停,又继续补充道,“这份快乐指的是不去想太多,在今年之后的每一场比赛里,都以一种享受乒兵运动,享受比赛的纯粹态度来面对。”
台球,或许是王楚钦调试心态的另一个出口。20世纪90年代,台球文化在东北风靡一时。尤其在王楚钦的老家吉林,诞生不少台球高手,甚至世界冠军。小时候在家乡时的耳濡目染,让王楚钦对台球也十分熟悉。现在他会打的是中式八球,就是东北比较流行的一种台球玩法。王楚钦把这称为“一个特别好的训练逻辑思维的项目”。“因为台球不计较一个球的得与失,而需要通盘规划。要打得好,就要思考如何用一个球去衔接另一个球,用什么样的杆法和技巧让白球走到舒适的位置,再去衔接下一个球,特别考验一个人的大局观。从细节上,又时刻考验者对于每个球旋转角度细微之处的理解……”聊着聊着,采访间变成了王楚钦的中式台球小课堂,这种感觉也挺奇妙。台球静,乒兵动。一静一动,就是有效的平衡。结束了巴黎奥运周期,开启洛杉矶奥运周期,意味着新的起点。“下一个周期,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专注在单打上面。”王楚饮说,“当然混双项目是上个周期的重点,我是左手运动员,在双打项目里与右手球员配合,这一左一右、一人一板的配合,特别利于穿插跑动,在赛场上无论前后左右都能顾到。我也是通过混双和双打项目,一步步带动了我的单打。”“但下一次,还是想在男单项目上加强。”为什么?“因为这是我这届奥运的遗憾。”王楚钦说。
带着遗憾向前走,危机感始终都在,他说不能打完这届奥运,就抱着预定一定会出现在下一届奥运的心态来打球,“要在新的周期里不断竞争,不断让自己在拼搏中争取机会。这是靠一步步、一点点去积累的,最后才能看到,有这样的机会。”
三、少年亦忱正锦时
赛场上,王楚钦打球有一些小习惯。”每次比赛前,我会找个能一个人待着的地方安静一会儿。””比赛中喜欢擦球台,或者控制一下发球的节奏,比如,先自己颠几下球,觉得舒服了,再准备发球。”这些小习惯都有利于王楚软掌控比赛节奏。在赛场之外,王楚饮也希望找到一个好节奏。
比如,摇滚和民谣就是两种节奏,是王楚饮征战赛场和日常宅家的A、B面。前者是战歌,王楚钦上场前习惯先听Beyend的《光辉岁月》,紧接着《海阔天空》,”那种感觉很振奋,一听就会代入自己,想到自己正走在一条奋斗路上”;后者则能让王楚钦在赛场外很快安静下来,“赵雪的《少年锦时》《南方姑娘》还有《鼓楼》,我会在候机的时候听,在坐班车的路上听,能让自己沉下来”。
00后的王楚钦,听老歌,也喜欢把玩老物件。他忙里偷闲盘核桃,给手串抛光、刷油,有些手串和核桃,王楚钦甚至用3年的时间来盘。有意思的是,当他描述这件事时,不是用“玩”或者“盘”来形容,而是另一个词——“照顾”。像老父亲照顾孩子一般耐心,并关注着它们的成长。“我喜欢看它们随时间的变化,一点一点改变颜色。当你去照顾它的时候,去仔仔细细地盘也好、去刷也好,都会看到它慢慢发生变化,一种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日积月累的事情,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这些老物件也给了王楚钦一个视角,去探索和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魅力。
采访时,我们与王楚钦谈到了旅行。原本以为征战各大赛事,他就可以到世界上各个地方,顺带了解一地的风土人情。但很可惜,近年来,王楚饮大多从头比到尾,鲜有时间去体验球场之外的大街小巷。“要说在不同城市,我见得最多的就是机场。”他甚至从未有机会看一眼真正的狮子,尽管许多人会用狮子来比喻这位球风迅猛的少年。“但你知道吗,从小到大我一次都没见过真狮子,动物园里的我也没见过。”
关于时尚,王楚钦和同年龄段的大男孩一样,稀罕好看的衣服,也注重一些小细节,但绝不声称自己有多懂。他遵守着衣服、裤子、鞋子浑身上下的搭配不能超过3种颜色的经典原则,虽然平日里也注重形象,但并不会花尽心思去搭配。“我喜欢牛仔和工装裤,遇到好看的会想要试试看,”王楚钦对于穿搭的选择更多来自审美和体验,而非照本宣科,“如果你让我去根据流行趋势来思考怎么搭配,可能这些在我的认知里,很难实现。而且我以前还算喜欢逛街,现在也不逛了。”
为什么不逛了?“没时间。”王楚钦的回答简短而干游,如果真有时间,他想先好好补个觉,那是他自从比完奥运周期以来一直没能实现的小小奢望。他回答过有关快乐的问题“其实能好好睡一觉我就挺快乐了”。但睡不够也没关系更大的快乐还是下一次站在赛场上的时候,在赛场上享受乒乓这项运动带来的智力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多重考验,酣畅淋漓地赢下比赛,不断进阶成为更强的自己,这才是他一直坚持下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