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我们平常所言所行、想做所为,几乎全都是拿来服侍我们自己的“小我”的,完全是以自己的兴趣和利益为出发点的。如果你不同意我说的话,你可以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看当你跟别人互动的时候,你说的每一句话以及你对对方感兴趣的点究竟在哪里。我可以肯定,几乎百分之百是跟你自己的利益或兴趣相关的。最近我们一群朋友出去玩,其中有个人是个绝对以自我利益、自我中心为导向的人。他说的每句话都在为自己鼓掌,做的每件事都是在炫耀。即使他给你建议,也都是让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所以我们另外一个朋友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宇宙第一男主角”。就是说,他认为他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整个世界就是围着他转的。婴儿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他们跟这个世界是一体的。我们很多人在婴儿期会有这样的错觉,当然后来无情的世界会教导我们,现实不是这样的。可是这位“宇宙第一男主角”,他就没有走出婴儿期的心理状态。如果有人破坏他的计划,违背他的意志或侵犯他的利益,他就会变得极其愤怒,会去跟对方对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去实现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人当然是不可能有好的亲密关系的。眼睛长在自己身上,看别人当然都很清楚,但看自己的能力就很差,也就是觉察“小我”的能力很差。你去想一想,你在社交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你关心对方的一些要点,是不是都跟你自己有关系?也就是说,说这话会把话题焦点带到你身上,迎合你的兴趣,或是让你看起来好(look good),或自我感觉良好。再比如,对方说他去哪里玩了,你立刻就会想到你也去那里玩过,或是你去过更好的地方,这表示你也是很棒的,不比他差。在社交场合,如果你去观察别人,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每个人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每句话的用意都是在寻求良好的自我感觉。我洞察这样的人性之后,有时候就会变得嘴巴很甜,会顺着别人的话说,让他自我感觉良好。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做好事。他讲什么,我就说:“哎呀,真的好棒,真的挺好的!”然后对方就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就这样结束了谈话。这样在外面应酬、社交的时候,很容易有好人缘,因为大家都觉得,“哎呀,你好贴心呦!你好会倾听呦!你好会为别人着想呦”,虽然我内心其实并不喜欢迎合别人,但必要的时候,我也会那么做。这不是虚伪,而是不带任何目的地让与你谈话的人感觉舒适。如果这么做不需要耗费我太多的能量,我觉得无妨。以旁观者的态度不带任何意图去迎合别人,看到别人被你赞美或认可时表现出的喜悦、满足,其实也是挺好的事情。可是,当我们回到家,面对我们最亲密的爱人的时候,我们常常没有办法把这一面拿出来。因为我们也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需要,我们也有被喂养“小我”的需要。回到家里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希望我们最亲密的人能够来完成外面的人没有完成的任务:让我们的自我感觉良好,让我们的“小我”能够膨胀。在我的亲密关系当中,我很喜欢那对方来照镜子,对着镜子顾影自怜,觉得自己很美。这种时候,对方其实只是我拿来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一个工具而已。可能我没有真正地看到那个人,可能我爱的也不是那个人,而是爱上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感受。我希望大家能够去看一下,我们在生活当中是不是常常把周围的人都当成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工具。即使我们去讨好别人,其实也是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让周围的人配合我们来演出。而当别人配合度不高时,冲突就出现了。要想避免这些冲突,我们就要看见我们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
第二章2-6:培养觉察“小我”的能力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