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航空业逐步创下了骄人的安全记录。1912 年,在当时仅有的 14 名美军飞行员中,8 人死于空难,超过了总数的一半。早期军事航空学院的致死率高达近 25%。在当时看来,这些数字也不算出人意料。在航空业的初始阶段,驾驶着金属和木材制造的庞然大物冲上云霄,这种举动本来就充满危险。
不过,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的统计,2013 年,全球共有 3 640 万架次航班运行,乘客多达 30 亿人次,而在这些人中,仅有 210 人死于空难。据统计,西方国家制造的飞机在每 100 万次飞行中仅有 0.41 次事故发生。也就是说,事故发生率为二百四十万分之一。
2014 年,死于空难的人数上升到了 641 人。部分原因在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 MH370 航班坠毁事故,造成 239 人死亡。大多数调查人员认为这起空难并非事故,而是飞行员蓄意破坏导致的。截至本书出版时,对该航班黑匣子的搜寻工作仍在持续。但即使我们把这起事故计算在内,2014 年,每 100 万次起飞后发生的航空事故率仍然仅有 0.23,创下历史新低。而对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成员公司来说,这一数字仅为 0.12,即八百三十万分之一。这些公司大都建立了最为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航空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新的挑战几乎每周都会出现:2015 年 3 月,德国之翼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坠毁,飞行员的精神健康问题因此引起了广泛注意。业内专家承认,类似的难以预料的偶发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使得空难事故发生率有所增加,甚至大幅上升。但专家们也保证,他们会尽全力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保证同样的失败不会再次发生。说到底,这才是航空安全的终极意义。
在医疗业,情况却与此截然不同。1999 年,美国医学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以《人无完人》(To Err is Human)为题,指出美国每年死于医疗事故的患者在 4.4 万到 9.8 万之间,而这些差错本来都可以避免。在另一份报告中,哈佛大学教授卢西恩·利普(Lucian Leape)指出,实际上的死亡数字还要高。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利普估计,每年仅在美国就有约 100 万患者因为诊疗过程中的错误而受到伤害,12 万人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