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那么,这种新的哲学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足”。知足就是今后的日本和日本人最基本的生存哲学。同时还包括伴随知足之心而来的“感谢”、“谦虚”、关爱他人的“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知足这种生存模式自然界里就有。食草动物吃某些植物,食肉动物又吃这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粪便和尸体返归土壤,变成肥料滋养植物。从广义的角度看,貌似弱肉强食的动植物界,实际上处于协调平衡的生物链之中。
与人类不同,动物自己不会去破坏这种自然的循环。假如食草动物贪得无厌把植物吃光,生物链断裂,不仅食草动物自己无法生存,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它们从本能上懂得节制,没有超越自身需求的贪婪。
狮子饱腹以后不再捕捉猎物,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赐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为它们从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长期维持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类也应该从自然界中学习“节制”。人类原本也是自然界的一员,也曾理解自然的法则,自己也处于生物链之中。后来,人类从食物链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单独摆脱了循环的法则,同时也失却了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谦虚。
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具有高度的“知性”,可以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品,还能够不断开发新技术,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人类因为具备“知性”而逐渐变得傲慢,企图支配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同时“知足”这道自我节制的防线消失。还想要更多、还想更加富裕,这种贪婪之心赤裸裸地凸显出来,终于威胁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第十三节: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
为了避免与地球这条船同归于尽,我们除了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之外,别无选择。不要再去追求超过自身需求的东西。必须把神灵赐予人类的“知性”变为真正的睿智,掌握控制自身欲望的法门。
就是说,要将“知足”这种生活方式付诸实践。对现在身边之物感觉不足,就会继续追求,那么到手后就会满足吗?绝非如此。
应该适可而止了,不要再去片面追求经济财富了。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物质的富足,看怎么做才能让大家获得精神的富足,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格言:“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
就是说,私欲的追求要适度,满足于略感不足的状态,剩余的就与人分享。或者给予他人,满足他人。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爱之心。有人说,这种想法过于天真,过于牵强,脱离现实。但我却相信,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救日本,往大处说,可以拯救地球。
但请不要误解,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
以经济发展为例,GDP总额不变,可它的内容,即产业结构不断进步,淘汰老的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新陈代谢,生机勃勃。也就是依靠人类的睿智,一个接一个地催生新的事物,充满活力和创造性。若对“知足”的生活方式进行描绘的话,大体就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设想现阶段近乎是纸上谈兵,但如能实现,我们就能从成长走向成熟,由竞争转为共生,就能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道路。
到那时,以利他、以德为动机的新的文明或许就会诞生。就是说,构筑现代文明的动机是人的欲望——想吃得更好,想赚得更多,想过得更快乐。但到了新的时代,想让对方过得更好,想让他人更加幸福,以关怀和爱为基础的利他的文明,或许也将开花结果。
利他文明的具体形态和内容,我还不可能说得很充分、很清楚,这或许类似画饼充饥,白日做梦。
但是,我已多次讲过,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要达成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炼心志。如果我们的心志提升了,那么,离知足利他社会的路程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