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需要的
不是一个事事正确的人。
阎真的《沧浪之水》里,主人公池大为由于不通人情世故,一直被排挤在单位的边缘,领着微薄的薪水。
妻子对此颇有怨言,把气都撒在了池大为身上。
池大为做家务不小心打翻了茶壶,妻子骂他是个“什么也干不好的窝囊废”。
他为儿子读幼儿园的名额东奔西走,可最后没成,妻子还是喋喋不休地指责他无能、懦弱。
刺耳的话听多了,池大为对家庭也心灰意冷,宁愿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愿意回家。
现实生活中,很多低层次的家庭也是这样。
将指责当作是口头禅,一言不合就开启“批判模式”。
把语言暴力当作是沟通方式,看对方不爽就开始恶言输出。
如此相处下来,家庭关系怎么可能不分崩离析。
1
刘震云在小说《一地鸡毛》中,也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小林和妻子因为家里一斤变馊的豆腐,吵得不可开交。
妻子责怪小林,没有及时把新买的豆腐放进冰箱。
小林也感到很烦躁,责备妻子小题大做、上纲上线。
妻子顿时怒火中烧,开始翻起了旧账,厉声指责丈夫上次还把家里的花瓶摔坏了。
小林也不甘示弱,控诉妻子曾经失手打翻了暖水壶。
他们越吵越激烈,双方都声嘶力竭地指责对方的过错,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这样的家庭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甚至,我们也做过类似的话,做过同样的事。
妻子炒菜油盐放得太多,做丈夫的就在餐桌上挑三拣四;
丈夫脏衣袜随手乱丢,妻子看不过眼,就揪着对方痛骂不休……
但其实,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锅碰着盆,盆碰着碗,有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若是每次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家庭又会有什么幸福可言。
导演赖声川结婚后,曾决定和妻子丁乃竺一起去留学深造。
但当时他们资金并不是很充裕,于是他们就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交给一位朋友打理。
本想着赚点利息,没想到这位朋友竟带着钱跑路了。
两人懊恼不已,都认为错在自己。
一个说:是我不好,轻信他人。
一个说:是我不对,没做好风险管理。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这事就这么让它翻篇了。
遇事就互相指责,有错就推给对方,说到底只是很多低层次家庭的通病。
真正高层次的家庭里,这种琐碎争吵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的磨盘本就很重,如果家人再互相指责倾轧,谁都会被压垮。
只有放下对错,包容过失,家庭才能脱离无休止的缠斗与内耗,兴旺起来。
2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讲:中国大多数家庭矛盾,都是一场隐秘的权力斗争。
在一些低层次的家庭里,总有人想通过抬杠的方式征服对方、改造对方: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
这种长期的施压,只会让对方变得消极抗拒,导致关系分崩离析。
3
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出了相互依赖理论。
我们都希望从家人身上获得两种奖赏价值。
一种是物质价值,即生活中给到的物质保障;
另外一种是情绪价值,即相处中能否带来愉悦感、成就感。
可以说,一个人能否给家人提供情绪价值,很大程度决定着一段感情的成败、一个家庭的兴衰。
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就的《童年》一书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人多口杂的底层家庭。
主人公阿廖沙从小被寄养在外公家,在这个家里,他目睹了不少家庭硝烟。
外公的染布坊生意差,就指责外婆不中用,时常对她拳打脚踢;
外婆也不甘示弱,生活稍微不顺,就歇斯底里地咒骂外公,让他快点去死。
家里的孩子见长辈们整日争吵,也有样学样。
两个舅舅为了争家产,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两个舅妈也为了生活琐事针锋相对,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一家人越过越穷,都只知道把霉运怪罪到家人身上。
最终阿廖沙的外公破产,母亲死于肺结核,阿廖沙失去依靠,只能早早去流浪。
心理学家袁辛说:一个拥有不同情绪价值的家庭,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
当一个家里充斥的声音,只有歇斯底里的责骂和无事生非的抬杠时,那么是大富之家,也会走向衰败。
相反的,如果一个家里总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哪怕一时陷于困顿,也能很快走向昌盛。
一位辽宁的撰稿人曾发文,讲述她邻居的故事。
邻居是一个老教授,知书达理,但她的丈夫,却特别令人糟心。
因为她丈夫只要说话,必定抬杠,其口头禅就是:“不是!不对!我认为!我的意思是!”
老教授常因此被她的丈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独自生闷气。
更糟糕的是,老教授还有一位同样是杠精的儿子,也特别喜欢和他媳妇抬杠。
他媳妇包韭菜馅的饺子,他就说喜欢白菜馅;媳妇包白菜馅的饺子,他却说喜欢韭菜馅。
没有办法,媳妇只好韭菜馅和白菜馅的饺子各包一份。
结果倒好,他脾气上来,不吃了!
在炒房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媳妇买了几套公寓出租。他又不满意,逢人就说房价会大跌。
媳妇不胜其烦,就把房子出售了。
他得知以后大怒:“谁叫你卖房子的?我不过说说而已。”
媳妇气得不行,果断跟他离了婚。
但老教授呢,忍受惯了,下不了这个决心,所以一生都没有过上好日子,临死前还被气得呜呜直哭。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出现这种喜欢靠抬杠来处理事情,赢得主导地位的人。
他们不讲事实,不谈逻辑,只为了抬杠而抬杠,甚至不惜伤了家人的心。
这种人的家庭,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真正会经营家庭的人,即便跟家人有分歧,也绝不会用抬杠的语气逼对方妥协。
作家饶平如有一次曾和妻子毛美棠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起了争执。
两人吵得急了,美棠情绪失控,哭了出来。
饶平如见状,立马闭嘴,上前拉着美棠的手,道歉,承认自己错了。
后来每次和美棠闹矛盾,平如总是轻轻地拥妻子入怀,说一声:是我不对。
饶平如说:“你的逻辑好,你会分析,她不会分析,她讲不出理由。你有理,可是你无情。”
更多时候,家庭中需要的不是一个事事正确的人,而是一个懂得事事包容的人。
收起自己的争辩欲,把家人的感受置顶。
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在尊重的态度下表达关怀,胜过无数个“正确”的道理。
罗永浩在一次采访里说道:
他遇到过很多有能力、有机会的人,却因为家中整日争吵不休,而创业失败;
也看到过一些起点低,却因为家庭和睦,大后防稳固,而将自己生意越做越好的人。
前者用争吵、责备、抬杠,将自己的家庭桎梏在底层;
后者用齐心协力,将家庭托举至更高的层次。
如果让你经营家庭,你会选择哪一种?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