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触的结构与神经冲动传递
神经元与神经或效应器的信号传导通过突触(synapse)进行。突触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部位。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末梢侧膜为突触前膜,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官侧膜构成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约在20nm的间隙称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膜神经元末梢时,产生去极化,使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导致靠近突触前膜的一些囊泡的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囊泡中所含递质通过裂孔释放入突触间隙并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的功能改变,产生生理效应;也可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反馈性调节递质释放,随后递质被灭活或摄取回收。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主要在胆碱能神经末梢合成,少量在胞体内合成,以胆碱和乙酰胆碱辅酶A为原料。在胆碱能神经末梢,胆碱乙酰化酶催化胆碱和乙酰辅酶A 合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合成后转运到囊泡中与三磷酸腺苷(ATP)和蛋白多糖(PG)结合,以高浓度贮存于囊泡中。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并扩散至突触后膜作用于受体,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大部分在几毫秒之内被突触部位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水解成乙酸和胆碱而灭活。
2,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主要原料是酪氨酸。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TH)催化生成多巴胺(dopa),再经多巴胺脱羧酶(DD)催化生成多巴胺(dopamine,DA),后者进入囊泡中,并由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催化,转变为去甲肾上素并与APT及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这种合成过程也在肾上腺素髓质嗜铬细胞中进行,合成的去甲肾上腺素在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NMT)的作用下进一步甲基化生成肾上腺素。酪氨酸羟基酶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限速酶。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囊泡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至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理效应。同时,突触前膜将其摄取入神经末梢内而灭活,这种摄取可逆浓度差进行,由胺泵(aminepump)介导,称为摄取-1(uptake1),其摄取量为释放量的75%~95%。摄取入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还可进一步被摄取入囊泡贮存起来,当下次神经冲动到来时可以再次释放。未进入囊泡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被胞质中线粒体膜上的单胺氧化酶素,称为摄取-2(uptake2)。经摄取-2摄取的去甲肾上腺素被细胞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MAO所破坏。因此,摄取-1为贮存型摄取,而摄取-2则为代谢型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