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开始打字练习

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不是基本)方法的理论。

2.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

5.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7. 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客观实在性。

8. 静止时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0. 时间和空间: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11. 人的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1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

13. 社会实践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14.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5.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6.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7.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18. 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19.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0.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21.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前进性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2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3.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4.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6.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2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8.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唯一标准、最终目的。

30. 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检验和发展认识。

32.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33. 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实践是持续发展的,对世界的认识,从整体上说可以无限发展下去;

人类认识世界的潜在可能性也是无限的。

34.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5. 社会总趋势是不被个人意志和愿望决定的。

36.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此基础上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8.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也属于生产力范畴。在现代化⽣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9. 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

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革。

40.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