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一种是利剑,一种是思想,从长而论,思想要比利剑强大得多。”看来故事的力量是排不进一二名的,但是,如果赋予利剑和思想以故事,那力量也就更强大了。
譬如季札挂剑的故事。季札是春秋吴国人,他出使晋国,“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yu之”,季札知其心,也就“心许之”,打算完成使命便回来赠剑与徐君,何曾想返回时徐君已死,于是季札“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这真是一个有力量的好的故事。季札的剑乃“吴国之宝”,固然有强大的力量,但若没有配着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剑再锋利,也抵不过时间的锈蚀,但有了故事做药引子,这把剑就留在炎黄子孙的文化记忆里。当然,留下的与其说是剑,不如说是季札那雍容而高雅的贵族精神,当然,这种贵族精神的内核其实是诚信重诺的思想。
思想比利剑强大得多,尤其是赋以故事的思想。若思想是蛋糕,那故事算是奶油,奶油蛋糕比蛋糕值钱。当然,倘若蛋糕小而奶油多,是立不住的,会塌成一滩。故事是个花架子,为的是把思想之花架起来。贾府的兴衰,宝黛的聚散,令人唏嘘,但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背后的人生世相之理才是根本。
因此,固然故事有力量,但力量终究源自故事深处的思想。故事扎痛心灵的,是肉中那根思想之刺。讲好一个故事,远没有故事有硬核更重要。故事往往有欺骗性,动人的是故事里的事实与思想,还是故事的讲述方式?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里的现代人来说,这是首先要明白的。
故事也罢,思想也罢,其深处总归是人。思想对了,人就对了。人对了,故事就精彩。否则,故事终究是个事故。但凡人间事故,除了天灾,哪个事故里面没有坏人呢?而不少天灾,其实也是人祸。
故事的硬核在人,推而广之,则宏大叙事的硬核在天下人。陈毅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据统计,淮海战役66天中,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
可见,最有力量的好的故事总是天下人讲述的。